
公元 115 年证券配资的条件,凉州武都郡城外的峡谷里,虞诩拄着断裂的长枪,看着身边仅剩的三千疲惫士兵,耳边是羌军震天的呐喊。
三天前,他们还带着朝廷拨给的粮草赶路,却在峡谷中遭遇埋伏,粮草被烧、后路被断,数万羌军像饿狼一样围了上来。
《资治通鉴》载:“见利不诱,见害不惧,此谓将才;逆势而为,顺势而变,此谓智士。”
虞诩此刻的困境,像极了我们总遇到的那些死局,明明拼尽全力,却越挣扎越被动;明明按规矩办事,却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。
《资治通鉴》告诉我们:所有解不开的困局,都是因为你站的维度太低;所有赢不了的对手,都是因为你用了常规思维。
虞诩手中的兵力不及羌军的十分之一,粮食用不了三天,援军更是远在千里之外。
看似必败的局面,他却用一套 “反着来” 的操作,不仅活了下来,还平定了困扰朝廷十年的羌乱。他的逆向思维,到底藏着怎样的破局密码?
展开剩余89%01
东汉元初二年(公元 115 年),羌人叛乱愈演愈烈,凉州、并州一带被羌军劫掠得民不聊生。
朝廷先后派了三任将领平叛,都因指挥失当大败而归,损兵折将数万。此时的朝堂上,大臣们分成两派:一派主张放弃凉州,收缩防线;另一派坚持派兵增援,死守国土。
就在争论不休时,时任朝歌长的虞诩站了出来,力排众议:“凉州是国家的西大门,一旦放弃,羌军就能长驱直入,届时关中震动,天下危矣!” 他主动请缨,要求前往武都郡平定羌乱。
汉安帝欣赏他的胆识,任命他为武都太守,拨给他三千兵力。出发前,亲友们都劝他:“羌军势大,前三任将领都是名将,尚且惨败,你这三千人不过是杯水车薪,何必去送死?”
虞诩却笑着说:“为国分忧,是臣子的本分;为民除害,是为官的初心。兵不在多,在精;将不在勇,在智。”
他带着三千士兵,踏上了前往武都郡的路。此时的他,满怀着报国之志,却不知道,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着他,朝廷中主张放弃凉州的大臣,暗中给羌军通风报信,泄露了他的行军路线。
02
虞诩的军队刚进入凉州境内,就遭遇了数万羌军的埋伏。峡谷两侧,羌军箭如雨下,士兵们伤亡惨重,粮草也被羌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。
副将建议:“将军,我们不如退回长安,再向朝廷请求援军?” 虞诩摇了摇头:“退回长安,只会让朝廷更加动摇,凉州就真的保不住了。
而且羌军已经识破我们的路线,退回途中必然还有埋伏。”
常规的思路,要么死守待援,要么突围撤退,可虞诩偏偏选了第三条路,反其道而行之。他下令:“全军就地扎营,每天都要增建灶坑,今日建一千灶,明日建两千灶,后日建三千灶,不得有误!”
副将惊呆了:“将军,孙膑当年减灶示弱,诱敌深入,您怎么反而增灶?这不是告诉羌军我们兵力充足吗?他们要是不敢来攻,我们怎么突围?”
虞诩解释道:“羌军人数是我们的十倍,若知道我们粮尽兵疲,必然会全力猛攻;可他们看到我们每天增灶,一定会以为朝廷派了援军,必然心生畏惧,不敢贸然进攻。我们正好趁机休整,寻找突围的机会。”
果然,羌军看到虞诩的军队每天都在增灶,又派人打探到汉军营地的炊烟越来越旺,误以为朝廷的援军已经赶到,真的不敢再全力进攻,只是远远地跟着。
虞诩趁机带着军队,连夜向武都郡方向突围,一路畅通无阻。
03
抵达武都郡后,虞诩才发现,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的更糟。武都郡的城池年久失修,守城士兵只有几千人,而且士气低落;羌军则集结了十万大军,将武都郡团团围住,日夜攻打。
更让他头疼的是,朝廷的粮草迟迟不到。主张放弃凉州的大臣,在朝堂上百般阻挠,说虞诩 “好大喜功,擅自用兵”,要求汉安帝撤回虞诩,放弃武都郡。
汉安帝犹豫不决,粮草的供应也因此断断续续。
外在的压力越来越大,内在的思维局限也开始显现。虞诩的副将们,都是常年征战的老将,习惯了 “正面硬刚” 的打法,总想着等粮草一到,就出城与羌军决战。
他们多次劝说虞诩:“将军,我们不能再等了,再等下去,城池就要被羌军攻破了!不如我们主动出击,与羌军决一死战!”
虞诩知道,以目前的兵力和士气,正面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。可他一时之间,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。
他每天登上城楼,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羌军,心中焦虑不已。他明白,自己虽然用增灶之计暂时突围,但面对十万羌军,常规的守城思路根本行不通。
就在这时,一位当地的老者求见。老者说:“太守大人,羌军勇猛善战,但生性多疑,而且粮草补给也很困难。他们围攻武都郡,就是想逼我们投降。您与其死守城池,不如想想办法,让他们主动撤军。”
虞诩眼前一亮,连忙请教。老者接着说:“‘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’,羌军以为我们弱,就会步步紧逼;可如果我们故意示弱,让他们觉得攻打我们得不偿失,他们自然就会撤兵了。”
虞诩深受启发,开始调整策略。
他下令,让守城士兵每天都在城楼上悠闲地散步,甚至故意让羌军看到士兵们在城墙上晾晒衣物、下棋聊天;同时,他又派人在城门口摆放了大量的空粮仓,让羌军误以为城中粮草充足。
羌军看到这一幕,果然开始动摇。他们围攻了一个多月,死伤惨重,却连城池的一角都没攻破,又误以为城中粮草充足,再打下去也讨不到好处,士气越来越低落。
04
就在虞诩觉得局势即将好转之时,意外发生了。他派去城外打探羌军粮草情况的士兵,被羌军抓获。
羌军首领从士兵口中得知,武都郡城中的粮草其实早已告急,城楼上的士兵都是在故意示弱,那些空粮仓也是用来迷惑他们的。
羌军首领大怒,立刻下令,集中全部兵力,猛攻武都郡。一时间,羌军的攻势变得异常猛烈,城池的多处城墙都被攻破,守城士兵死伤惨重,武都郡危在旦夕。
副将们急得团团转:“将军,都怪我们太大意了,现在羌军知道了真相,全力猛攻,我们该怎么办?”
虞诩也没想到,自己的示弱之计,会因为士兵被俘而暴露。他知道,现在再想其他办法已经来不及了,羌军已经杀红了眼,不攻破城池绝不会罢休。
羌军的攻城锤一次次撞在城门上,城门已经出现了裂缝;城墙上的士兵越来越少,羌军已经开始爬上城墙,与守城士兵展开肉搏。
虞诩手持长剑,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作战,身上已经多处受伤。
他看着身边倒下的士兵,听着羌军震天的呐喊,心中第一次产生了动摇:“难道我的逆向思维,真的不管用了吗?难道武都郡真的要失守了吗?”
这时,羌军首领在城下喊话:“虞诩,你已经无路可退了,识相的就赶紧投降,我还能饶你一命!”
虞诩知道,自己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。他手中的兵力已经不足五千,粮草也只够支撑两天。
如果不能在两天内想出破局之法,武都郡就会被羌军攻破,凉州也会随之沦陷。
05
就在城池即将被攻破的关键时刻,虞诩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大胆的逆向思维,既然羌军以为我们粮尽兵疲,急于攻城,那我们就偏偏 “主动出击”,但不是正面决战,而是偷袭他们的粮草大营。
他立刻召集副将们,下达命令:
“今夜三更,全军分为三路,一路留在城中继续守城,故意制造出我们还在拼死抵抗的假象;另外两路,悄悄从城墙的暗门出城,绕到羌军粮草大营的后方,放火焚烧他们的粮草!”
副将们面面相觑:“将军,羌军的粮草大营有重兵把守,我们只有两千兵力,怎么可能偷袭成功?而且如果被羌军发现,我们就会腹背受敌!”
虞诩坚定地说:“羌军现在全力攻城,粮草大营的防守必然薄弱;而且他们以为我们已经走投无路,绝不会想到我们还敢主动偷袭。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,只能冒险一试!”
当天夜里,虞诩亲自率领两千士兵,悄悄从暗门出城。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,绕到羌军粮草大营的后方。
果然,羌军的注意力都在攻城上,粮草大营的防守十分松懈。虞诩一声令下,士兵们点燃火把,冲向羌军的粮草大营,放火焚烧。
火光冲天,羌军的粮草大营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。正在攻城的羌军看到后方起火,顿时大乱。
羌军首领大惊失色,连忙下令撤军,回援粮草大营。虞诩趁机下令,城中的守军全线出击,追杀羌军。
羌军腹背受敌,又失去了粮草,军心大乱,溃不成军。虞诩率领士兵一路追杀,斩杀羌军数万,俘虏数千,羌军残部狼狈逃窜,再也不敢侵犯武都郡。
06
平定羌乱后,汉安帝大喜,下令嘉奖虞诩,封他为侯,赏赐无数。那些曾经主张放弃凉州的大臣,也纷纷闭上了嘴。
虞诩不仅守住了武都郡,保住了凉州,更用一场漂亮的胜仗,证明了逆向思维的强大力量。
有人问虞诩:“您以数千兵力,击败十万羌军,到底靠的是什么?”
虞诩回答:“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’,真正的胜利,从来都不是靠蛮力,而是靠思维。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局,不是因为问题本身太难,而是因为我们站的维度太低,用常规思维去应对非常规的问题。”
“羌军以为我会死守,我偏偏主动偷袭;他们以为我兵力薄弱,我偏偏增灶示强;他们以为我粮尽兵疲,我偏偏示弱诱敌。
所谓逆向思维,不是故意和别人反着来,而是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,站在更高的维度看问题。当你换个角度,就会发现,那些看似无解的困局,其实都有破局的钥匙。”
今天的我们,也常常被各种问题困扰:工作中的瓶颈、生活中的难题、人际关系中的矛盾。我们总想着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,结果越努力越迷茫。其实,就像虞诩一样,很多时候,不是问题解决不了,而是我们的思维受限。
学会跳出固有认知,反着想想,换个角度试试,你会发现证券配资的条件,人生根本没有那么多死局。真正的强者,从来都不是蛮干硬拼,而是用思维的高度,碾压所有的困难。
发布于:广东省利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